一个家长给名字中有一个“犇”字的孩子挂号,成都市儿童医院的收银员先用五笔输入法找遍了字库,又将输入法切换到拼音和区位输入法,都没找着。耽搁了半天时间,惹得后头排队挂号的其他人怨声连连,收银员最后只得在空格处手写上“犇”字再盖章确认。挂号遇上名字里的生僻字,现在在儿童医院已经不是新鲜事了。该收银员说,现在孩子的名字太怪,一天最多会遇到近30个打不出名字的孩子,平均下来每天也有10多个。巴蜀鬼才魏明伦昨天表示,应该启用更多生僻字,让汉字焕发新的生命力。而四川大学教授、四川省社会学会会长陈昌文则认为,汉字也应该新陈代谢。正如儿童医院的收银员所说,如今人名里越来越多的生僻字,的确难倒了不少人。比如,学生名字太生僻,老师只得翻康熙字典点名;名字太生僻,有人领不到市民卡;某人名字中有生僻字,银行拒绝为其开户;某人名字生僻,机场登机被阻;某人名字生僻,无法办理新身份证;等等。
为此,几年前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还启动了一个“汉语人名规范系列项目”,其中主要一项工程就是《人名规范用字表》。 不取生僻的名字,电脑也就自然不会出现有字打不出来的情况了。咋看起来似乎是给户籍管理、人事、银行、保险、交通等方面的业务办理带来了方便,其实不然。有学者指出,虽然中国有4000多个姓,但常见的不过近百个。像张、王、李、赵、陈、杨、吴、刘、黄、周这10个国内大姓,就占了全国人口总量的40%。
目前,每年的新生儿超过2000万,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给孩子起名偏爱单字,“同名同姓”或“重名”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。如果大家的名字都叫“张三李四”,如此一来,同样会给户籍管理、上学就业、储蓄信贷、邮电通信、社会保障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业务办理带来诸多麻烦。那么,名字如何起,到底该由谁说了算呢?答案很简单:“我的名字我做主”。只要不违法违规,取什么样的名字就应该是老百姓自己的自由。实际上,正如巴蜀鬼才魏明伦所说,姓名中的生僻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,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文化传承作用。生僻的名字在一些地方屡屡碰壁,甚至被要求改名字,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社会中许多公共部门的管理惰性。
毫无疑问,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用电脑技术解决生僻名字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办不到的事情。据报道,为了彻底解决生僻字的问题,山东济南市公安局早在2006年就对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系统全面进行了开发改造,并对全市派出所人口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换代。看来,提高服务理念,才是解决名字生僻问题的正确出路。